好莱坞制作

作者:白色十三号

   经过十多年的合作和发展,华纳兄弟如今是电影衍生品产业中的巨无霸,而能够支撑衍生品成功运作的当然是完善的运作体制,电影从来都不是单靠票房“一条腿走路”的,而是要依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完善的运作体系,从而形成电影产业的多元化支撑。し

  相比好莱坞,中国电影的“后衍生品”开发极其落后,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开发还存在巨大空间。

  任何一个市场都不可能开始时就是成熟的,必然有一个发展的阶段,好莱坞同样经历过混乱的时期。

  就杜克所知,少数中国产电影也曾对“电影衍生品”全面开发做过一些尝试。

  例如,当年《无极》制片方宣称,要进军络游戏、图书、歌舞剧、卡通片、主题公园等电影衍生产品市场,可悲惨的票房成绩导致很多都只能停留在设想的层面,没有了下;张国师的贺岁大戏《三枪拍案惊奇》上映后,其络游戏《麻子面馆》也随之上线,《建国大业》也推出过打火机等衍生产品……

  然而,这些零敲碎打的努力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并没有对电影收益形成主要贡献。

  虽然这是中美电影论坛,但好莱坞方面出席的真正有名的人也就是杜克,而且论坛大部分时间都在围着中国电影打转,开始时杜克也颇为认真的参与,只是当话题转到中国电影该如何争取国内观众和影院更多的支持这方面后,他就安稳的做起了一名听客和看客。

  听着剧场中不断响起的声音,杜克竖起耳朵,闭上了嘴巴。

  来到尚海已经有两天了,如同前几次过来一样,杜克浏览了很多第一手的关于中国电影以及电影市场的最新资料。

  为什么要支持国产电影?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爱国主义的问题,中美电影产业已经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影响最大的其实是此前已经开拍的、想在中国市场上捞钱的那些“烂片”。

  为此,有人甚至列出了过去两年来在院线上映过的100部烂片。在吐槽了一顿之后欣慰的感叹:对好莱坞开放市场,其实是对中国电影的一次净化,我们真的不用再满眼面对这样的烂片了。

  自从今年2月,某位关键人物访美时中美两国就中国电影市场对美进一步开放问题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之后。中国电影界就一片哭天喊地之声,很多人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真的是狼来了。

  这一协议对中国电影究竟有多大影响?对于观众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毕竟有更多好电影可以看;对于院线经理而言。也会有更多的钱可以赚。

  影响最大的,是中国电影的制片方,比如导演,比如投资方。

  所以,现场叫得最响,要求支持国产电影的也是他们。

  中国电影百分之九十五的收入依赖于国内票房,院线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现场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两极分化,电影制作发行方和几位院线方的代表几乎在针锋相对。

  听着他们出的话,加上刚刚看过的华纳大中华区统计的材料。杜克也渐渐明白他们讨论的是什么。

  自从4月份开始,几乎所有的国内主流院线都开始成了导演们抱怨的目标,《匹夫》、《飞越老人院》、《我11》、《赛德克?巴莱》…很多电影都号称自己是制作精良的“诚意之作”,因而对于票房不佳的原因,导演们便开始找理由,除了宣传发行的原因之外,影城排片不给力就成了主要理由。

  到了五月份这种声讨几乎达到了顶峰,因为院线方几乎把百分之七十的银幕留给了杜克的《复仇者联盟》。

  但对于院线方的代表们来,这种抱怨显然显得有些无厘头。

  不能否认的是,这些作品的确有一定的艺术含量。但站在影城的角度,其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作为供货商供应给观众的商品而已,因此。观众喜欢看什么,他们就把什么电影的场次多排一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因而对于这种指责,院线方的代表们也很郁闷。

  一位来自广东的院线方代表,就大吐苦水,“咱们不远的。上个周末,就有9部电影在我的影城上映,我这里总共就10个厅。就算是每部电影排一个厅,一天我又能排几场?而且都是新片,大部分片方自己都没做过宣传的,观众来买票,人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电影。比起来,《复仇者联盟》名气多响亮啊,观众点名要买《复仇者联盟》的票,难道你要我们告诉观众,别看《复仇者联盟》了,你是中国人,你该支持国产电影,你去看国产片吧……”

  面对在场的导演和制作方的指责,院线方显然不想背阻碍国产电影发展的这个黑锅,又有一位代表站出来强烈反驳,很多国产电影,并不是他们不想安排,而是其题材和内容实在太烂,观众根本就不买账。

  “烂到什么程度?我去看片都看不下去的地步。基本上,我们对于国内导演们的态度都是建立在尊敬基础上的,因为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一个导演都是有其成长历程,高峰和低谷的,谁也不能保证这部电影拍烂了,下部电影就不会是精品。我们也知道观众的口味很多元,但有些电影……“

  这位代表犹豫了一下,最终没有直接,“我不方便点名字,你从观众反响看就知道了,没有一个人会是好片。这样的电影,我们凭什么支持?而这两年,这种电影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每个月都在不断增加。上甚至有人总结过,去年在院线上映的200多部中国电影里,就有100部足以称为‘坑爹圣手’的烂片。以往市场没有开放,我们碰到一些电影淡季的时候,就只能放映这些电影,但现在既然有选择,为什么不去放映那些利润好,口碑高的好莱坞片?”

  在这位代表看来,现在上映的国产电影除了真正的“烂片”,还有很多无法言的“诡异片”,“其实有些片不见得很差,但看第一眼就知道它肯定没市场。就像之前王帅自己都了,他也知道《我11》肯定卖不好。既然如此,为什么还非要挤进影城呢?如今加盟院线的影城,都是企业化管理的,作为一个企业要计算利润的,那么我为什么放着能赚钱的电影不放,却来做这个不赚钱的电影?尤其是影城都在商业旺地,场租、水电、人工,都需要计入成本的。”

  “王帅知道如今商业院线的苦处……”

  站出来话的是一位电影公司的老板,好像他就是《我11》的投资方,“所以更加呼吁建立艺术院线,让他的《我11》这样的艺术电影在专门的艺术院线进行放映,而这类院线应该由国家来进行补贴。”

  这句话一出,现场很多人都不动声色的翻起了白眼。

  那位院线方的代表显然对于投资这种电影还一力推向影院的人有些怨气,后面出的话就不太客气了。

  “我虽然很赞同建立艺术院线,但并不赞同艺术院线放映第六代导演的一些电影。”

  他直接站了起来,道,“如果是由政府来出资补贴,那么政府本身是代表广大人民的,补贴的东西也应该是代表广泛的群体需要,而第六代导演的作品,大多是从很私人的角度出发的一种直观感受式的电影,比如贾樟柯的镇情节,王帅的三线情结,这些东西只属于他们私人,能找到投资方拍出来,那是他们认同这些导演的观点,而在观众角度来看,既然商业院线得不到票房,那就证明了能够与其产生共鸣的人太少了,所以,如果建立艺术院线只是放映这样的电影,那不就是等于拿多数纳税人的钱,为极少数人的愿望服务么?”

  电影公司的老板顿时哑然。

  不过这位院线公司的代表也是个聪明人,立即转了话题,“院线是商业公司,不是慈善组织,我们也有运营方面的巨大压力,没有足够利润的话,我们拿什么养活手底下那么多员工,怎么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人确实应该有更高的艺术追求,但商业公司唯一的追求就是利润,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人都不出什么来。

  他又道,“在我看来,与其在院线公司身上想办法,还不如你们提高影片本身的质量,少出一些烂片,只要影片质量过硬,观众肯买账,我们怎么可能不安排排片呢?”

  “所以,我认为关键并不在院线本身……”

  这位代表的口才相当了得,将话题引回到了电影制作本身,“而在于制作方和发行方要减少烂片的数量,一些很烂以及很众化的影片,还是不要往院线里面推了。”

  自然而然的,话题转到了电影制作上面,院线方的人如同杜克一样看起来了好戏,轮到了现场的导演们吐槽——编剧不给力、演员要价高,没钱哪来好电影?(未完待续。)

  ps:求月票和推荐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