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那些事儿

作者:断欲

  第403章梁王的宝藏(1)

  张大栓当初掉进幽魂谷为什么没有死?他是怎么爬上来的?他究竟在幽魂谷的底下发现了什么?那个关于大梁王的宝藏跟坟墓是不是真的?至今是个谜。

  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也只有张大栓一个人知道。

  对于张大栓来说,那是一段痛苦跟万分恐惧的回忆,他自己一直都在回避。

  二狗这么一问,张大栓打了个冷战,怒道:“你别问,我也不会回答。”

  张二狗问:“为啥啊爹?你是不是发现了大梁王的坟墓?是不是发现了大梁王的宝藏,爹,不如你带我去挖吧,咱们把宝藏挖出来,就能成为Z市的首富了,到那时,就能彻底干倒王海亮,爹,你带我去挖啊……。”

  “你给我住嘴!”张大栓忽然火了,白胡子都翘了起来,嘴唇哆嗦着道:“二狗我告诉你,以后不许提关于大梁王宝藏的事儿,也不许提关于大梁王坟墓的事儿?千万不要提。”

  张大栓越不说,张二狗越是着急:“爹,到底咋回事啊?为啥那个宝藏不能挖?为啥啊?”

  张大栓道:“你别问,那个宝藏不是我们的,没有人可以挖出来。那是王海亮的东西。”

  “王海亮?爹,你说那宝藏是王海亮的?怎么可能?大梁王都死去一千七百年了,管王海亮什么事儿?”

  张大栓的眼神闪出了惊恐,也闪出了担忧,一下子抓住了张二狗的手臂,颤颤巍巍说道:“儿子,你给我记住,以后别想这种事儿了,真的,否则你就会死。你以后也不要靠近幽魂谷,那是个不祥的地方……

  谁靠近幽魂谷,谁就会死,谁下去幽魂谷,谁就会祸延三代,断子绝孙!”

  “没……那么恐怖吧?”张二狗看着爹老子战战兢兢的样子,他觉得这里一定有猫腻。

  “爹,你为啥说那宝藏是王海亮的?这跟王海亮有啥关系啊?”

  张大栓道:“那宝藏真的是王海亮的,别人根本挖不走。你知道王海亮是谁?他是大梁王投胎转世啊!他就是大梁王。他是天上的星象。

  要不为啥他干啥成啥?他说修路,大梁山的路就修通了,他说把荒山改作林场,大梁山的万亩林场就建成了。

  他说把山里人领出去,帮着大家致富,大梁山就真的脱贫了,还建起了工厂,煤窑。

  大梁山的狼都怕他,狼王看到他也退避三舍,你就没想想这是为啥?”

  张二狗眨巴一下小眼睛,根本不知道爹老子在说啥。

  “那跟大梁王的宝藏有什么关系?”

  张大栓道:“关系大了去了,如果王海亮是大梁王投胎转世,那么,大梁王的宝藏就只能有一个人找到,也只能有一个人懂得里面的机关,那个人必定是王海亮本人。

  你听明白了?你不是大梁王,你进去那就是一个字……死!”

  张二狗张大了嘴巴,瞪圆了小眼睛,半天没有反应过来。

  他觉得爹老子是烧糊涂了,自从四妮把爹从芦苇荡背回来那天起,张大栓就跟从前不一样了。

  他变得不再凶狠,不再鼠肚鸡肠,而且大智若愚,凡事都喜欢为别人着想,简直是换了一个人。

  一个人的脾气秉性是很难改变的,除非是遭遇过重大打击。

  既然爹老子不想说,张二狗也不需要再问了,只好说:“那行,爹,我就是问问,没别的事儿,您休息吧,我走了……”

  二狗转身爬向了红薯窖的绳梯,张大栓在后面再三嘱咐:“儿子,记住,千万不要试图去挖那批宝藏,否则不但你会死,就是是媳妇你闺女,这个家都要陪葬进去,切记,切记。”

  二狗说了声:“知道了。”翻身冲上了红薯窖。

  他用那口大铁锅,将红薯窖的入口盖好,外面已经鸡叫二遍。天色眼看就要亮了。

  二狗这次回家就三件事,第一件,跟四妮继续鼓捣生儿子。

  第二件事,给家里送钱,补贴家用,顺便看看二老。

  第三件事,就是打听关于大梁山梁王宝藏的事儿。

  关于那个宝藏,二狗不止一次听说过。

  相传,一千七百年前,大梁王就是死在了大梁山,也埋在了大梁山。

  当初他从国库里带来的国宝,价值不菲,应该是个天文数字。

  而那些国宝,也在梁王死了以后,一起被埋进了坟墓。

  至于大梁山的人,应该是最早为梁王守灵的人。他们也守护了梁王的坟墓一千七百年。

  千百年来,数以百计的盗墓贼来到过大梁山,将大山的四周挖掘了个遍,也没有找到梁王的坟墓,更加没有找到梁王的宝藏。

  关于梁王宝藏的传说,张二狗听说不止一次了。

  第一次是两年前,他逃到Z市的时候,一个客户问起过他。

  那个客户是Z市博物馆的专家,他问二狗:“你是大梁山来的?”

  二狗说:“是。”

  “听说你们大梁山有个梁王墓,你知道不知道?”

  张二狗第一次听说梁王墓,摇摇头说:“不知道。”

  那专家又说:“根据历史记载,古时候的大梁王迁徙到了大梁山,他临走的时候将国库扫荡一空,带走了所有的珍奇异宝,以后再也没出来过,你竟然不知道?”

  张二狗摇摇头:“没听说过。”

  那一次是第一次,他没在意。

  第二次就是父亲回来那段时间。

  张大栓掉下幽魂谷,再次出现在了芦苇荡,那时候深受重伤,四妮将公爹背回家的时候,张大栓高烧不退,梦话不断。

  四妮把二狗从城里拉了回来,张二狗在红薯窖里照顾爹老子,听到张大栓胡言乱语。

  那言语断断续续,就是关于大梁王宝藏的事儿。

  张大栓说梦话,说自己看到了梁王墓,也瞅到了梁王宝藏,还看到了一块石碑。

  那石碑上记载了大梁山从前的几灾几劫,上面有很多预言。

  就是后来的大地震,大瘟疫,大暗病,大狼灾那些预言,全都实现了。

  第二次听到这个传说,张二狗也没当回事,觉得爹老子那次是烧糊涂了,出现了幻觉。

  可后来越琢磨越不是滋味。究竟怎么回事?难道大梁王的宝藏是真的?

  如果那些宝藏真的存在,那自己应该挖出来。一旦那些宝藏归自己所有,老子岂不是富可敌国?

  什么狗屁王海亮,什么万亩果园,什么煤窑跟饮料厂,老子一概不鸟。

  到那时候,王海亮还不在自己面前俯首称臣?让他跪下他就不敢爬着。

  现在的张二狗,开始惦记大梁王的宝藏了。

  可梁王的宝藏到底在哪儿?会不会就在幽魂谷?

  二狗打定了注意,决定下去看看。

  他首先找了几条绳子,然后找了个辘轳。将这些东西背上,连夜赶往了幽魂谷,当初张大栓掉下去的地方。

  张二狗一个人上了山,没有告诉家人,四妮也没告诉。

  他顺着山道爬上了老爷岭,来到了鹰嘴涧。

  当初,张大栓领着一条狗把张大栓追的无处藏身,就是在鹰嘴涧的位置被雪狼伏击的,张大栓也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一个小时以后,终于赶到了鹰嘴涧。

  鹰嘴涧是一段山岭,就在距离疙瘩坡十五里的地方。

  这儿的山坡不是那么陡峭,前面就是幽魂谷。

  幽魂谷非常狭长,是一段大峡谷,绵绵延延,从鹰嘴涧一直通向九十里以外的养命沟。

  中间的位置有宽有窄,宽的地面足足二里地,窄的地方不足三米。

  下去狭窄的地方,上面就是一线天的奇景。

  张二狗之所以选择这个位置,就是因为张大栓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来到鹰嘴涧他就后悔了,向下一看,雾蒙蒙一片,根本不知道下面有多深。

  峡谷的下面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东西占据了所有峡谷的空间。

  二狗知道那是瘴气,春末夏初,瘴气已经开始弥漫。

  瘴气是有毒的,普通人下去也会被毒死,除非是冬天。

  下面的深度足足有两千米。绳子也不够长。

  张二狗没胆子下去,害怕自己上不来。

  我死了,四妮咋办?小天天咋办?

  所以张二狗坐在鹰嘴涧的山崖旁边抽了两根烟,考虑了好一会儿。他背上麻绳跟辘轳又回来了,白忙活一场。

  张二狗又好气又好笑,我到底瞎折腾个啥?

  不如冬天再下去,那样就不会被瘴气毒死,手里的资料也不够齐全,王八蛋才知道下去以后,有没有什么猛兽呢。

  二狗从山上回来,四妮也很纳闷,问道:“当家的,你干啥去了?”

  二狗说:“没干啥,我到地里去看看,有啥活儿需要做的。”

  张二狗根本没下过地,平时天黑回来,天不亮就走,因为他怕跟王海亮碰头。

  今天日上三竿还没有离开,四妮觉得这不像二狗。

  “那你今天还走不走?”

  二狗说:“走,我现在就走。”

  张二狗将辘轳跟绳子扔在家里的墙角,真的走了。

  他的车就停在村南的老柳树低下,非常显眼。

  大梁山没有小轿车,只有张二狗一辆夏利。

  王海亮有钱,至今也舍不得买辆轿车。

  这一次,张二狗是带着遗憾离开的,他没有下到幽魂谷去,没胆子下去探探大梁王的宝藏。

  但是,大梁王的宝藏成为了他心里的一个疙瘩。

  再后来,二狗的事业一直没有大的发展,因为他的后半生,都在寻找梁王的宝藏。

  回到Z市,张二狗还是坐立不安,脑子里相若菲菲。

  该怎么下到幽魂谷去?该怎么找到梁王的宝藏。

  只有得到那批宝藏,才能彻底干倒王海亮。

  因为宝藏,他做下了病。

  如果说大梁山只有一个人知道那批宝藏埋葬的地点,那个人一定是王海亮了。

  王海亮是唯一知道大梁王坟墓秘密的人。

  王海亮如果知道了,那么不用问,另外的一个人也一定知道。

  张二狗忽悠想起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张喜来。

  张喜来跟王海亮是至交,也是海亮的老丈人,玉珠的亲爹老子。

  张喜来这个人非常不简单,在Z市手眼通天,跟市里县里很多大领导有来往。

  再一个,张喜来发家致富的秘密,也让张二狗感到惊讶。

  张喜来是上门女婿,当初跟来婶结婚的时候,只不过是个小艄公,打鱼为生。

  二十年的时间,他的生意跟吹气球那样,迅速膨胀,目前的总资产恐怕已经达到了几个亿。

  张喜来的财产是怎么来的,难道真的是做生意?他老婆就是做一辈子鸡,也赚不了那么多钱。

  会不会张喜来也知道大梁王的宝藏?而且把宝藏给挖了出来?

  张二狗睡不着了,他想到张喜来哪儿问问,看他知道不知道梁王宝藏的秘密。

  注意拿定,张二狗甜蜜蜜睡着了,恩恩,明天就去。

  张喜来,别以为你隐藏了几十年没人知道,你根本逃不过老子的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