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

作者:睡觉会变白

  “恭喜你,褚!”

  这个名字一公布,嘉宾的掌声和观众的欢呼声于霎那间响起,足足持续了半分钟,交缠攀升,直要掀翻屋

  褚青听着那片喧嚷,脑中却似抽空了一般,隔了片刻,才觉着一股忽冷忽热的颤栗感从脊椎爬到脑后,刺激得头皮发麻。

  范小爷早已站起身,紧紧的抱住他,强忍着不哭出声。

  早晨,她送他出征,此刻,她很幸运,没有品尝失败,而是一起享受着荣耀。

  “乖啊!”

  褚青低低的哄了句,转身又跟李扬抱了抱。

  从座位到台上,约莫数十米的距离。他大步迈开,在闪花了眼的灯光中一路前行,舞台高矗,似逐步登云。

  “恭喜,你非常非常的优秀!”

  安娜在他的脸颊贴了两下,方把奖杯递过去。

  “thank诱!”

  褚青接过,踱到台前,站定,转身,扫视全场。程颖不声不响的站到他身后一米,准备即时翻译。

  底下极其安静,都看着这位创造了历史的年轻人。

  “呃,感谢评审团,感谢观众……”

  他刚开口,便莫名其妙的感到燥热,伸手解了西装扣子,露出得体的白衬衫,继续道:

  “前天,是情人节;昨天,是元宵节。这两个日子,我们本该和最亲近的人一起度过,可我的未婚妻却一直陪着我在柏林奔波劳累。谢谢你,这个奖弥漫着爱的味道。谢谢李扬导演,他拍出了一部出色的作品。谢谢那些关注和鼓励我的朋友,没有你们的支持,这个冬天不会如此温暖,谢谢!”

  “哇哦!”

  程颖无比流畅的把这段话译成了英文,大家一边拍着巴掌。一边惊奇这个东方人的浪漫热情。

  当然,更意外的是范小爷,待他回到座位,就一把抢过奖杯,带着泣音道:“你啥时候这么会说话了?”

  “人总得进步嘛!”褚青笑道。

  “嗯,你脸皮越来越厚,我文笔越来越好,我们一起进步。”程颖打了个呵欠,不咸不淡的揭露真相。

  范小爷的情绪明显处于失控中,抹了把眼泪。自言自语道:“以后我不能这样了,你一上去我就哭,那我眼睛都哭瞎了。”

  说着,她狠狠抽了下鼻子,强行压住心思,但还死死攥着那只小熊,谁抢就干掉谁的气势。

  褚青比较郁闷,自己都没玩够呢,立马就成另一方财产了。

  不提他们。那边晚会接着进行,颁完男演员奖,仅剩下最后的一项至尊大奖。

  评委会主席是个加拿大的电影理论家,亲自出场颁发。结果大大出乎媒体预测:一部反映阿富汗难民生存状况的英国电影《尘世之间》,摘得了最佳影片的金熊奖。

  至此,悬念已全部揭晓。

  六座份量最重的奖项,平均分给了三大洲。好莱坞两座,欧洲两座,亚洲两座。正如前排那哥们所说。这是赤*裸裸的地缘政治!

  第53届柏林影展,成功制造了大话题,科斯里克用他奇葩的政治思维,主导了冲突与必然,亦戏耍了所有与会者。

  《盲井》虽然没能斩获金熊,却拉风的刷下两座银熊奖,成为今晚的大赢家。

  而27岁的褚青,他的名字也注定铭刻在电影节的荣誉碑上,因为他一战就创造了两个记录:

  柏林首位华人影*帝!

  亦是最年轻的柏林影*帝!

  …………

  市区,老友记。

  这是柏林挺有名的一家中餐馆,也是每年来参加影展的华语军团的定点饭店。剧组经常在这里搞晚宴,招待记者,或开场小型的发布会。

  颁奖礼结束,褚青应付完官方酒会和群访,便想拉着小伙伴来这填肚子。然后程颖便提议,干脆请些记者来吧,还能热闹热闹,不然四个人太苦逼。

  于是褚青又联系元蕾,让她把港台的同行全叫上。

  此次香港来了三家媒体,台湾是两家,一共十二个人,刚好包了间小厅。两排长桌往起一拼,椅子分摆左右,有点教父开会的意思。

  大家都不太熟,但无所谓,今晚是华人的盛事,值得庆贺。连饭店老板听说剧组在这,都特意赶来聊了一会,当即打了八折,还赠送香槟一瓶。

  虽然就着中餐喝香槟比较诡异,可众人饿得厉害,吃的尽兴,说的开心,而且避免了一些敏感的政治话题,集体扯蛋,嘻嘻哈哈的气氛特融洽。

  香港记者对他较为了解,言谈间显得很随意,台湾记者就矜持了些,略微客气。

  这顿饭吃到了午夜,老板延迟打烊,帮忙撤盘子布置,很快便搭了一个简单的采访厅。

  范小爷她们躲到旁边,褚青端着杯没喝完的香槟,坐于长桌后,看着恢复职业面孔的一干娱记,道:“开始吧。”

  大家互相瞅了瞅,还有点谦让,最终元蕾率先问道:“青哥,你先谈谈感受吧,对这个结果意外么?”

  “感受就是开心呗!意外么,我觉着没得奖的时候都意外,真得奖了,全变成情理之中了。”

  “那你对《盲井》干掉了《英雄》有什么看法?”

  “呃,只能说《盲井》很符合评审团的口味吧。”

  元蕾撇撇嘴,这货越来越坏了,掏不出一句实话,当即闭口,把时间让给同行。

  而香港记者不太关心柏林影*帝的事儿,他们就盯着《无间道》:

  “无间前传你还参演么?”

  “听说剧本已经完成了,但导演还没通知我。”褚青把手一摊,道:“所以我不太清楚。”

  “那如果你参演的话,你的片酬会涨么?”

  “呵,这个,这个得看具体的投资环境。剧组有钱,我就多拿点,没钱,我少拿也没关系,当然得戏好。”

  “第一部的发行工作进行得如何?”

  “寰亚那边什么情况我不知道,我这边还没启动。”

  “你们是分开做的?”

  “对,分开的,各有各的渠道么,混在一起反而不方便。”

  “……”

  中港台这三拨记者,问题都带着鲜明的地域倾向。元蕾关注获奖本身,香港只在乎自己那点破事儿,湾湾全不吊,因为他们没啥可问的。

  无论演员的荣誉史,还是整体的电影产业,他们都很自卑,想来想去,只憋出了一句:“以你现在的情况,你觉得自己还会被封杀么?”

  褚青说的嗓子干疼,慢悠悠的抿了口香槟,无奈道:“大哥,我都请你吃饭了,就别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

  午后一点,南都编辑中心。

  这会的报纸大多是晚报性质,不像后来早报满天飞,报社每天的采编流程大概是:上午采访,下午定稿、排版,之后送到印厂,傍晚发行。

  所以,当一位编辑收到元蕾凌晨六点钟传回来的稿件时,正是报社最忙碌的档口。

  他打开邮箱,只看了一眼,抬起屁股就跑到里间,道:“主任,元蕾那边有消息了!”

  “什么情况?”

  正在斟酌今天头版新闻的杨晓培,闻言问道。

  “褚青,柏林影*帝!”那编辑几乎喊了出来。

  他猛地抬头,忙道:“稿子发给我!”

  元蕾算是拼了命了,她回到酒店已经凌晨三点,短短时间就写了一篇足有三千字的深度报道,顺便传回了几张大图片。

  杨晓培盯着电脑,非常非常的专注,读完后,半响没言语,过了片刻,才拿起电话啪啪按了几个号。

  “喂,刘总,有个事跟您请示一下。”

  “对,都有,元蕾写的特别细。”

  “嗯,好好,我等您消息。”

  他挂了电话,随手摸过烟盒,刚要点着,忽想起这不是吸烟区。可如果去楼梯间,又怕错过电话。

  “主任,怎么样了?”

  此时,方才那编辑颠颠的凑了过来,满脸八卦的打探进展。

  “刘总在请示孙总,等着!”他没好气的答道。

  “哦!”

  那货扒着他的桌子,继续死乞白赖的问:“哎,您说这回成么?”

  “我哪知道!”

  杨晓培挥挥手,不耐道:“去去,回去工作,在我这瞎聊什么!”

  “我这不是关心么,前几次把大伙憋坏了,你看现在都换……”

  那哥们正在吐槽,就听电话声响起,“叮铃铃”的似传遍整个办公区。

  杨晓培立马拿起来,接道:“喂,啊,孙总!”

  “对对,我看过了,大方向没什么问题,就是不清楚……”

  “好!我明白!您放心!”

  他说了两分多钟,还没等放下话筒,就转头道了一个字:

  “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