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路

作者:白色十三号

  从最开始到现在,墨菲始终都很清楚,所有的电影拍摄都是为剪辑而服务的,拍摄镜头时必须要考虑到后期剪辑。

  任何一部影片,故事的连贯性至关重要,如果导演拍摄时就有剪辑思维,那后期剪辑时将事半功倍,省去很多麻烦。

  拍摄中的剪辑思维,也可以说为剪辑而拍摄的思维,在后期制作时能够帮上大忙。

  作为导演,墨菲在拍摄时就有剪辑意识,比如如何拍摄、拍摄哪些素材,以便于后期制作时充分使用。

  电影是工艺品,镜头和剪辑才是电影的特性。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一部电影能够在排除情节和人物之外,让观众对电影中的某个镜头产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可以说是一种成功。

  坦白地说,这也是作为电影最大的骄傲之一。

  当然,这并不是说使用了航拍镜头、推轨变焦等等镜头手法就是好的镜头,镜头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一定要契合影片本身的故事、场景、基调等等因素。

  有些时候,影片需要使用高难度的镜头手法,有些时候,只需要保持摄影机静止不动,就能拍出一个伟大的镜头。

  每一个出色的镜头,都是建立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之上,都有充分的动机和理由,只要镜头能将影片所要变现的内容展示得淋漓尽致,就是一个好的镜头。

  “我而言,真正的摄影在拍摄以前就开始酝酿了,脑海中早就将镜头的构图和预言思考完毕。”

  十月中旬,剧组的拍摄顺利结束,墨菲接受了二十世纪福克斯旗下媒体的采访,“今天我们观看影史上那些伟大影片所呈现的伟大镜头,无一不是导演和摄影绞尽脑汁的辛苦结晶。伟大的镜头就像稍纵即逝的流星,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你才能抓住流星。”

  他又说道,“梦想,不仅仅是有梦、敢想,还有做梦和思考的过程”。

  拍摄结束之后,墨菲没有停留,立即投入到了后期制作工作之中,由于乔迪-格里菲斯身体不适,这次的剪辑工作墨菲决定亲自进行。

  这部影片的后期制作只有很少的镜头需要进行特效处理,除了必要的调色工作之外,基本是以剪辑为主。

  镜头是剪辑的基础,剪辑则是镜头的新生。

  戈达尔曾说镜头才是电影创作的开始,剪辑就好像穿着打扮,当一个个原始的镜头素材放在剪辑师的面前,剪辑师就好像这世界上最伟大魔术师一样,给观众呈现一场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美丽童话。

  怎样拍摄以及怎样衔接,怎样把它们拼接到一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想要表达什么。它是一个非常紧张的动作场景,还是一个柔情的浪漫场面,导演想借助这个场面来强调主角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想一想什么是最重要的以及什么时候去表达这个最重要的部分。

  例如主角手上的一个小东西或者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是不是值得去捕捉。

  影片一旦决定开始剪辑,剪辑不同长度的镜头时,会惊讶的发现一两个精彩瞬间会改变整个片子的感觉。

  墨菲最先剪辑的就是航拍的用来制作影片开场戏的镜头,他再一次观看过拍摄的所有镜头后,迅速确定了剪辑的方式。

  墨菲以洛杉矶市区的远景镜头为第一个镜头,给它们一个引导,然后接一个黑白中景镜头,最后是一个是以旧中国城为中心的黑白特写镜头。

  剪接完之后,他感觉其中还有不足,又在其中加上一个破败的贫民区的定位镜头,这样就可以用短短的镜头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洛杉矶最为混乱的地方。

  开场的这段镜头之中,不会有任何角色,但随后的镜头中,墨菲会直接引入作为主角的迭戈-罗斯,这样的镜头剪辑就必须以人物为中心了。

  同样的,在剪辑之前,墨菲需要再仔细的看一遍拍摄的相关的镜头。

  如何整理和挑选素材才不是一个优秀剪辑师真正要做的事,做好剪辑只需要掌握一点:你知道什么时候剪。

  墨菲从不根据那些所谓的“知识”来剪辑,而是融入影片,用心去感受。

  这不是商业影片,以往惯用的剪辑方式,并不适合这样看起来很严肃的个人传记电影。

  从场景镜头中,找出所有小罗伯特-唐尼的镜头,墨菲把剪辑点放在了小罗伯特-唐尼的眼睛上,由于这是一段回忆,眼睛是剪辑的关键,眼睛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能表达画面的情感。

  这一点墨菲在跟优秀演员合作时尤为明显,因为他们更懂得用眼神表达情绪而不是单纯依靠肢体语言。

  要剪出“满满一肚子话要说,却没有台词”的效果,男主角可以不用说话,但剪辑时把他的眼神与所看向的画面联系起来,无需语言便知道他想什么了。

  另外,像是显示情绪的特写镜头,墨菲都会给几秒钟的时间,这是典型的文艺片剪辑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镜头和剪辑要给主角的情绪一段时间。

  观众通常会感觉到跟影片中的人物有种联系,那是因为在他们开口之前有足够时间察觉演员们的表情,当然也包括开口之后的表情,墨菲要把握需要给这个情绪多久的时长,很多反应男主角情绪的场景中,他都给了小罗伯特-唐尼一个开口前四秒的“一镜到底”,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复杂和挣扎。

  为了表达男主角的迭戈-罗斯面对选择时的挣扎,墨菲在一个场景中,还剪辑出五个长度分别为4秒15帧、4秒9帧、3秒6帧、2秒17帧和1秒23帧的多镜头组合,创造出堆叠和慢放的效果,以越来越短的时间推向高潮,情绪到达顶峰,五个镜头之后,一次比一次刻意拉长,情绪逐渐缓和,

  这个剪辑片段,墨菲整段花了15秒推向高潮,又花了两倍时间重归平静,这样观众就有时间去感受迭戈-罗斯的情绪了。

  墨菲这次的剪辑中,百分之七十控制的是节奏,相比于过往影片的快节奏,这部影片的节奏放的相当的慢,只是当画面有许多身体动作的时候,剪辑节奏才会快些,而当出现行走和日常街景时,则会贴近自然生活中的节奏。

  当然,他也会适当使用一些剪辑技巧,比如在故事情节着急的时候,拉长某一看似无关紧要镜头的时间,当焦急指数快要爆表的前一瞬间,就是该剪的地方了。

  剪辑是一个非常靠天分的职业,没有足够的天赋,或许经过不断努力,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剪辑师,但想成为大师基本上没有可能。

  墨菲在这方面,还是有些天赋的。

  他通过剪辑来构建整部影片的故事有六大要素,并且把它们列了先后顺序:情感、故事、节奏、视觉跟踪、空间连续性和、二维平面。

  这些优先级墨菲当做一种模式和剪辑计划,以确保你电影的不会在剪辑方面出问题。

  其中,前三强最为重要,:情感、故事、节奏,这三者必不可少,经过多年的实地经验,墨菲能够看到,这三项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它们发挥的作用也非常之大。

  虽然是这部影片的导演,但墨菲在剪辑的时候,让自己尽量保持一种比较客观的一个状态,不是把自己当成导演,而是当作一个观众,去真正去感受中间的各种的节奏啊、细节啊、戏好不好看啊这样。

  有些片子它适合于什么样那他就必须要用什么样的手法去剪,一般的商业大片,能让观众忽略剪辑存在的就是最好的剪辑,但是这样小众的影片不同,他必须要显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剪辑的存在。

  这也是墨菲在剪辑时如此耗费心神的原因。

  完成整部影片的精剪,墨菲并没有放松,而是回头再看整部影片,从中寻找多余的镜头,然后统统剪掉,剪掉不必要的镜头会使影片更加流畅。

  用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在感恩节即将到来前的一个周,墨菲终于搞定了这部影片的剪辑,同时为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宣传推广部门剪出了一支正式预告片。

  这部影片制作成本有限,宣传营销和发行上面的投入也有限,比如预告片广告方面,就是只有一支,而不是过去的三到四支。

  时间已经接近十一月下旬,北美传统的感恩节假期即将来临,虽然还有配音、配乐和音效剪辑等多项工作没有完成,但墨菲还是暂时放下了手头的后期制作工作,专门请来服装设计师,为他和盖尔-加朵准备适合的服装,以参加即将到来的电影首映式。

  由塞斯-罗根执导、斯坦顿党徒出演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的《世界末日》,将要于感恩节前一个周末,在三千七百多家影院,登陆北美电影市场。

  这部众多好莱坞明星以自己真实姓名客串的科幻惊悚喜剧,上映前备受媒体瞩目,二十世纪福克斯特意在好莱坞中国大剧院为影片准备了一个非常盛大的全球首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