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州往事

作者:小桥老树

  省委办公厅来到城关镇得十一点钟,所以植树活动就定在十一点。

  王桥去检查了植树造林的现场以后,叫上了办公室主任郭达、驻村干部王健以及联系青桥村的副镇长罗基奎,一起前往青桥村。

  罗基奎三十来岁,从静州第一农业学校毕业,一直在基层工作,对农村工作熟悉得很。听说王桥想修三社的路,道:“王镇,这事不好弄,以前宋书记为此事专门开过大会,社员吵成一团粥,不了了之。”他心里想:“王桥太年轻了,就算你把事情弄成功了,显得比宋书记能干,能得到什么好处。”

  他劝道:“王镇,就算要修路,你是一把手,也别亲自出面,如果做不成,你的退路都没有。”

  王桥知道这是一番中肯的建议,但是他没有在罗基奎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笑道:“不存在退路问题,宋书记都没有成功,我失败也就不难看。我们把事情做成了,其实就是宋书记支持的结果。”

  罗基奎道:“修桥必修路,青桥树是空壳村,没有钱。”

  王桥道:“没有钱可以想办法,只要肯想,总会有办法。”

  罗基奎见王桥主意已定,便不多劝。

  来到青桥村江老坎家里,村里干部已经等在此处。江老坎见到王桥就道:“王镇,当真要修路,镇里是不是有新政策?”

  王桥道:“新政策没有,但是有老政策。我以前在政府办公室工作时就知道,每年市里都要给各县下任务,去年的任务是六十公里。能列入乡村道路硬化年度建设计划的项目,上级部门每公里补助十万元。乡村道路硬化建设项目的其余缺口资金由当地群众自筹解决。”

  江老坎道:“每公里十万,这条路也就是三四公里。有几十万,也解决了大问题。就是这个桥不好解决,还得集资。”

  王桥道:“老办法,还是搞三点式,镇里补助一些,县里有一些。村里筹资一些。每家出点劳动力,也可以节约钱。”

  谈起筹资和出劳动力,就点到了三社问题的核心。如果三社都不通公路,大家也就没有怨言,要人出人,要钱出钱。现在的情况是三社有一半通了公路,另一半没有通。通了公路的显然不愿意出钱出力。但是,未通公路的社员就要提出来相反意见,以前在三社通公路地方修水渠等公益设施,都是全社出钱出力,为什么这次就有些人不出钱?

  大家讨论了一会。都觉得无法解开这个疙瘩。

  江老坎碰过好几次灰,对此事也不积极,道:“现在农业税、提留统筹本来收起来就很难,现在又要集资。大家肯定不愿意,如果镇里硬来。搞不好要打架。”

  正说着,天空飘起细雨,不一会,雨点变大。打在地上发出“扑、扑”的响声。王桥抬头看了看被黑云遮住的太阳,想起植树的场地,道:“这个天气真怪,早不下雨迟不下雨,偏偏这个时间下,植树场地一片泥泞,领导们皮鞋要被搞脏。”

  他就给办公室打去电话,要求按照参会领导的人数准备伞。

  十几个镇村干部就转移到堂屋,继续谈事。

  王桥这才抛出了自己方案,道:“三社修路涉及到三社每一家,我个人想法,这一次不强制执行,而是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形成统一意见,才决定做不做。”

  江老坎有点失望,道:“不用征求意见,我都晓得,肯定是一半愿意出人出钱,另一半啥都不愿意干。”

  王桥道:“虽然大家都是本村本土的人,可是也不能拍脑袋就得出结论。到底大家愿不愿意干,还得做思想动员工作,讲清楚好处,群民们肯定会顾全大局。我们先成立一个领导小组,我为组长,罗镇为副组长,江老坎也是副组长。具体分为几个步骤。”他在经过反复思考后,制定了一个城关镇村民议事规则,共有六条,每一条就是一个具体步骤。

  “第一步,针对三社修路这个事,镇里和村里要深入到每家每户,摸清楚思想状态,特别是不同意的原因,我相信大家会提出五花八门的道理,收集起来,有针对地做制定措施。在这个基础上,先召开党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讲清楚修路的意义,统一骨干力量的思想,形成修路的初步方案。”

  这是中规中距的办法,大家都没有意见。

  “第二步,把这个初步方案公布出去,两种方式,一种是张贴到村办公室我面,第二种是开会,这两种方式同时进行,目的是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些事情。”

  “第三步,根据村民的意见,修改修路方案并再次公布出去。”

  “第四步,每家每户都要签定表决。如果经过前期工作,不同意修路的达到百分之八十,说明大家没有形成共识,暂时停止工程。”

  在大家意识中,政府决定要做的事情,遇到困难就克服困难去做。没有想到王桥架起这么大的一个阵式,居然会因为有百分之二十村民不同意就不做了。

  江老坎闷了半天,道:“王镇,不用签字,肯定不会超过百分之八十,这事做不成。”

  王桥道:“前面的工作要细致,要深入到每家每户去发动,发动以后,大家认识会提高。”

  江老坎道:“没用。”

  王桥道:“你这个说法就太武断了,我问你,三社河通公路那一部分一共有多少共产党员,有多少名共青团员,有多少名村民代表,共产党员、共青团和村民代表涉及多少家庭?”

  江老坎生在此地长在此地,可是确实没有做过这种调查,无法回答王桥的问题。

  “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才称得上工作细致。每个人都代表着一个家庭,就意味着说服一位村民代表、党员和团员,就能增大说服一个家庭的可能性。”王桥又道:“还有另外一个调查,河两岸有多少人家的亲戚,可以叫亲戚给亲戚做工作,事半功倍。只要宣传到位,工作细致,剩下不同意的人绝对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如果工作很细,仍然不行,那就停止吧。”

  大家原本都不相信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听到王桥分析,又觉得真有可能。

  王桥继续道:“第五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由各村民小组组织实施;当然这也得看什么事,比如修桥就不能交给每家每户,有些挖沟工程可以,这要随机应变。大体上这么个意思。

  “第六步,这是关键一步,吸收群众代表工程的担任工程的会计、出纳、保管和质量监督等职,镇村干部只管办事不管钱物,完事以后,竣工结算,张榜公布,群众随时可以查账。”

  这六步就是以后城关镇村民议事规则的标准模板,是王桥深入思考的结果,也是准备给邓建国副书记关于基层组织建设的方案。

  王桥讲完,会场有些偏冷。罗基奎和江老坎都没有发言。

  王桥点名道:“江书记,由村民代表管钱管物,你没有意见吧。”

  江老坎这才回过神来,道:“我能有什么意见,少管事,乐得轻闲。”

  反倒是接近六十岁的村文书最为积极,道:“我觉得王镇的办法好,把事情都摆在大家面前,这碗饭吃不吃由大家来选。吃不吃这碗饭是村民自己的决定,不管修路还是不修路,以后都没有多话说。让村民管钱更好,免得老是怀疑村里干部,让我们里外不是人。”

  抛出了规则,王桥也不急于大家全部真心拥护,道:“今天不急于表态,大家再仔细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今天是植树节,我还要去植树。”

  几个镇干部冒着雨水离开了青桥村,留下几个意见不一致的村干部在江老坎家里争论起来,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吵了起来,不欢而散。

  村里小道都是土路,雨水之后,王桥皮鞋全是泥,裤腿也是泥,头发贴在头上,看上去颇为狼狈。时间马上就要逼近十一点,王桥没有办法回去换衣服,就直奔植树现场。反正都是在野外植树,皮鞋脏一些,没有什么大问题。

  到了现场,他用水将皮鞋上面的泥巴清洗了出来,但是裤腿始终很脏,没有办法完全清洗出来。

  十一点,几辆车开了过来。

  晏琳坐在第一辆车里,隔着玻璃窗,老远就见到了被雨水淋湿的王桥。县里打头阵的是副书记华成耀,他主动引导着中巴车来到指定位置。王桥和宋鸿礼则站在外围,迎候着下车的省委办公厅一行人。

  男人的魅力在年轻的时候主要靠自身,步入社会以后,男人魅力就逐渐由自身向社会角色转化。晏琳位于山南最高中枢机构,经常接触到权力再握的大人物,尽管这些大人物各有各有难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权在握的他们确实自信心十足,很有男人魅力。

  平时在一起工作的省委办公厅同志们离开省委办公厅时,惯例都不会低于县处级。

  晏琳坐在车上,静静地看着在雨中有些狼狈的王桥——这个在学生时代散发着强烈男性魅力的恋人。

  (第三百五十章)(未 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