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人生

作者:刀一耕

   进来的是生产部副经理马祥。

  一眼看到老总办公室里居然有那么多人,他先是愣了一下,但马上就发现都是公司内部的熟人,于是当即便开口诉起委屈来,“郑总,刚才孙经理给我来电话,说让我来找您想想办法,索尼那边死活不肯给安排生产,说是最快最快,也只能是排到周五才能开始做咱们的单子!你说……这不是卡咱们脖子嘛!这倒好,他们自己公司的唱片明明不着急,明明就是生产出来也只能先堆到仓库里,可人家就是继续生产!咱们这张《廖辽》明明已经马上就要卖断货了,偏偏还得继续等!这不,孙经理一大早连公司都没来就又去了,可是没用啊!人家死活就是卡着说得排队!郑总,您看是不是您能给索尼那边打个电话什么的……”

  郑长生闻言缓缓地点了点头,回身坐下。

  事情似乎越来越大条,各种各样的异常、各种各样的意外纷纷出现,但偏偏在这个时候,郑长生却是突然冷静了下来。

  这个时候,他拿起桌子上的提货通知晃了晃,说:“现在已经不是马上了,而是已经卖断货了!”

  马祥闻言一愣,赶紧过去把那张提货通知接过来,只看了一眼,就忍不住咂牙床子,发出“啧”的一生,说:“这也太吓人了……我记得上市还不到两周吧?印象中好像是……哎,老刘,我记得好像以前开会的时候你说过,东观书店的销量跟市场总体销量,大概是20倍?现在东观书店卖断货了,那岂不是说,咱们第一批那20万磁带加两万cd,也都已经卖光了?”

  刘忠鑫闻言点了点头,“大概应该是这样。”

  但这个时候,杨帆却插话说:“其实我过来除了送这份调查结果,还有个事儿要说,刚才我在办公室里,已经接到了四家省级经销商打来催货的电话,照他们的说法,他们那里也已经开始大范围断货了。我估计就在今天,还得有不少家也会打来这种电话!”

  大家闻言纷纷面露吃惊之色,然后近乎不约而同地,又都纷纷扭头看向郑长生。

  郑长生的手指在桌面上慢慢地敲着,尽管心中难掩波澜,但面色却出奇地平静之极。片刻之后,他拉开抽屉,从里面拎出一个小保湿箱来,然后打开箱子,取出了一根雪茄。

  办公室好几个人都愣愣地看着他,脸上神情各异。

  但郑长生却混若无事人一般,慢悠悠地拿出雪茄剪,剪掉封口,划着火柴,先慢慢地在雪茄上燎了一圈,然后才噙到嘴里,噗噗地抽着点着了。

  烟很大。

  空调风不断地把烟吹散,却更均匀地推到房间内每个人的身前。

  这屋里的几个人,大都是老烟枪,问着这股雪茄的香味儿,非但不觉呛,反而颇为享受,唯独赵美凤,先是下意识地掩住鼻子,随后又给呛地咳嗽了两声。

  然后,房间里安静下来。

  明明有好几个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以至于房间里安静的只剩下郑长生噗噗的抽雪茄声和空调柔缓的送风声。

  突然,郑长生抬起头来,似乎是想说什么,却偏偏又转向赵美凤,先问她:“美凤,你是有什么事儿?还是也为这张专辑来的?”

  赵美凤拿手扇扇烟气,说:“我是为了这个来的。”

  说话间,她把自己手里的报纸递过去。

  郑长生皱皱眉头,但旋即拿起报纸一看,顿时就又眯了眯眼睛。

  居然是《艺术家周报》的音乐版面,居然是头版头条评论,居然是谢金顺的署名文章!

  这位老爷子可是号称“流行音乐之父”的!

  七十年代国内流行音乐肇始之初,正是这位老爷子奔走疾呼,最终让政府方面开始全面放开对音乐事业的管制,同时放开了民间资本的准入机制,这才最终形成了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流行音乐一波又一波的大繁荣。

  而且,也正是这位老爷子,先是一手发掘了飞翔乐队,然后又一手捧红了刘明亮,再然后,还有冯飞飞……哦,对了,他还是周嫫的恩师!据说当年周嫫足足缠了他一个多月,最后老爷子无奈,答应操刀为她制作一张专辑,然后就一把捧红了周嫫!

  时至今日,这位老爷子当然是早就退出江湖、不再参与什么制作了,甚至这几年里连词曲作品都几乎断了,但整个国内音乐圈却仍将他奉为流行乐坛第一推手!业界传闻,由他负责操刀制作的各种专辑的总销量,早就已经突破了一亿张!

  毫无疑问,这是国内乐坛真正的泰山北斗!

  据说,哪怕是在他宣布退休之后,都有人挥舞着支票簿请求他帮忙点评一下作品或专辑,甚至还有人干脆直接开出了千字三十万的润格请他写一篇评论,但老爷子却从不轻易发声。

  然而现在,他却在《艺术家周报》上发表直接署名的文章,盛赞一个新人的第一张专辑!

  虽然并不直接负责这方面的事情,但郑长生再不熟悉也能知道,就凭自己公司在业内的这点地位和人脉,就凭公司宣发部的这几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请动这位老爷子出山的!

  所以,人家纯粹就是看好和喜欢这张专辑而已!

  郑长生手里捧着报纸,匆匆扫了一眼内容,了解了一个大概,忍不住抬头看向赵美凤,“霍!这老爷子可真是……这版面,看样子得有两三千字吧?这可就是六七十万呀!”

  赵美凤点点头,说:“我刚看到也吓了一跳,实在是想不到老爷子居然会这么捧!呃,宣发部那边应该也有报纸吧?小王手里也该有啊,您此前没看到?”

  她这么一说,宣发部的刘忠鑫和杨帆顿时就有些尴尬。

  但这个时候,郑长生却摆了摆手,浑不在意地道:“这事儿不怪他们,大家都知道,我文化水平低,不爱看报纸,所以慢慢的他们也就不给我送了!这不,前几天老刘还巴巴的让小王给我报纸,让我看一篇评论,我也就是扫两眼就扔一边去了!乐评界……说实话,大家都知道,他们也就是上嘴皮碰下嘴皮的活儿,懂得是比一般人多,但真正花钱买唱片的,有几个人是看了他们的评论才去买的?”

  郑长生本来只是随口评论,但说着说着,他却慢慢地停了下来,然后紧紧地皱起了眉头,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作难的事情。

  这个时候,赵美凤又继续道:“话是这么说不错,乐评界除了影响业内人,对歌迷那里,的确是没有什么影响力,但也不能就此全盘否定,评论界还是有不少人对市场风向有着相当精准的把握的。比如说这位退休了的老爷子,他这篇评论我认真地读了好几遍,我不得不承认,当初和廖辽一起在制作这张专辑的时候,我的确是走眼了,完全没有看出包括《执着》、《野花》在内那几首歌居然会那么大受欢迎!不过幸好,我总算没硬拦着廖辽……”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说着,也不知道她到底是在自责还是在晒功绩,但没容她继续絮叨下去,郑长生就突然抬手打断了她,“打住,打住,美凤,你先打住,回头有的是功夫让你自我检讨!我、我好像……抓住了一点什么……”

  说话间,他眼睛突然一亮,然后抬头看向刘忠鑫,说:“老刘,你跟杨帆你们俩马上去把最近两周,就是廖辽这张唱片上市后这段时间所有与这张专辑有关的报纸、杂志上的乐评都给我找出来!”

  刘忠鑫和杨帆闻言对视一眼,转身就往外走。

  不大会儿之后,俩人手里各自拿了一沓东西回来,都放到了郑长生的办公桌上。

  杂志杂志归一摞,报纸报纸归一沓。显然,这些东西是早都已经整理过的,甚至都翻开在评论出现的页面。

  郑长生拿起来,一篇篇的翻。或许是廖辽的江湖地位还够不着让人特意写评论来抨击的地步,所以,这些评论几乎全部都是在大力称赞《廖辽》这张专辑的,有的在称赞廖辽的唱功,有的在歌颂乡谣的回归,大赞《我热恋的故乡》,有人在为轻摇滚摇旗呐喊,差点儿要把《执着》、《野花》,还有《干杯,朋友》这三首歌给捧上天,当然,也有人在极力地称赞《未了情》的中国风,认为这才是中国音乐的最终方向!

  当然,也有几篇在力撑《那年夏天》等歌曲,不过数目不多。

  郑长生匆匆地一翻而过,大概看了小二十份,他把东西都撂下,抬头对众人说:“小王、美凤,还有老刘、杨帆……你们都来,一人一沓,给我把他们这些文章分门别类,我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份,要知道他们到底都是在称赞哪一方面,分别又是多少……开工!”

  刷的一下,老板一句话,所有人被抓壮丁。

  大约二十分钟之后,秘书小王收集了大家的数据,然后合并,做完了这份统计,就主动对站在窗边往外看的郑长生汇报说:“郑总,结果统计出来了,一共是43篇评论,全部好评,16篇是侧重称赞整张专辑的质量,说是近年少有的佳作,其中有7篇重点称赞廖辽的唱功。另外,单曲评论一共有27篇,其中《执着》8篇,《我热恋的故乡》6篇,《野花》5篇,《未了情》4篇,《干杯,朋友》3篇,《那年夏天》1篇。”

  郑长生转过身来,目光炯炯地看着刘忠鑫,问:“你们买了一共几篇?”

  所谓买了,自然是公司出钱公关过的乐评人写的文章。刘忠鑫经手此事,自然熟悉,当即回答说:“一共四篇。不过您也知道,还有不少著名的乐评人、教授,我们虽然不会给钱,但在寄试听cd的时候,也会加一点小礼物进去。”

  郑长生缓缓地抽了一口雪茄,又缓缓地吐出来。

  成了!

  这下子迷雾散去,很多东西都大概闹明白了!

  第一,有大概39个乐评人,在公司没有拿钱做公关的情况下,仍然愿意主动为《廖辽》这张专辑写了评论,而且全部是正向评论,可见这张专辑非常受专业人士的喜爱;

  第二,从调查公司的调查结果来看,歌迷们买这张专辑,有接近半数的人是通过朋友之间的口耳相传,被推荐购买的,直接受公司宣传的影响反而不如这个口碑扩散的力量;

  第三,不管是从调查结果来分析,还是从乐评人发表评论的数量来总结,显然,这张专辑真正的影响力在于《我热恋的故乡》,在于《执着》,在于《野花》,在于《干杯,朋友》,在于《未了情》;

  事情明显到这个程度,这要是再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经可以自挂东南枝了。

  恍惚之间,他突然就回想起那天廖辽拿着五首歌进来,然后自己把她痛骂一顿,差点儿忍不住要直接终止这张唱片的情形来。

  现在想想,突然就有点后怕!

  这要是当初自己没能忍下这口气,直接把这张唱片给废掉……

  现在再看,那四十万花的还真他马的值!

  想到这里,他思路一转,突然想到了当初廖辽对那几首歌的坚持。

  嗯,等廖辽这回回来,肯定是要办个庆功会了,到时候是不是该跟廖辽说说,让他把那个高中生也请过来?

  唔,还早,还早!

  等廖辽回来,还得且等一段时间呢!

  不过这么一想,心里的思路渐渐就顺畅起来。

  也说不上什么未雨绸缪,其实都绸缪好多年了,直到现在,关于廖辽的未来,关于长生唱片的未来……郑长生突然觉得,自己好像是已经抓住了一点什么窍要!

  ***

  到现在写了五千字,但这一章要写的东西还没写完,时间还到了!只好先把这四千字掐开成一章先发出来。

  嗯,要是意犹未尽的话,那就多投推荐票吧!明天发剩下那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