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之最强大脑

作者:昊鲤

  全本言情小说 ,娱乐之最强大脑

  ‘驩’字,一个特殊的通假字,一个在古董文物行当里,极少有人知晓的一个字。

  起码,专家席上的这三位专家,有两个人完全不知道,因为一个是在故宫博物院搞青铜器的,一个是专研字画的,倒是民间收藏家偶有耳闻而已。

  但三位专家略一犹豫后,还是出于本心地抛出了自己的疑问。

  故宫博物院的退休专家王华略一磕巴,率先问道:

  “李凡这个观点,我不同意。一个‘驩’字就断定一件屏风是乾隆年间的,我不认可。难道造假者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么?”

  李凡一笑,面向现场观众道:“我做个测试,来到现场的观众,多多少少都了解这一行当,只不过水平略有参差,这其中我推测,一定有不少精于研究的人。我给大家出一些题。

  请问,有谁知道‘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中,‘圉’通什么?就是口+幸那个‘圉’!”

  此言一出,现场一片沉默,150余人的观众中,只有三四个人举起了手。

  李凡点了点头,又问,“狡捷过猿猱中,‘犭+交’的‘狡’呢?”

  有三个人举手,但李凡并未提问,点了下头接着问:“‘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中的‘羞’呢?‘兵旱相乘,天下大屈’中的‘屈’呢……“

  连续问了一些后,95%的人是处在懵逼状态的,毕竟,通假字谁研究它啊,就算上学时候学的那几个,也早忘光了。别说他们了,就是三位专家学识凑在一起,李凡说的几个通假字也叫不全。

  鉴定能力的高低,涉及到了文学、历史、考古、材料学、艺术、风俗等诸多领域,但你要想各方面学识都掌握透彻,你哪有那么多精力?

  李凡道:“大家看到了,在座150名对古玩文物感兴趣的朋友,真掌握通假字的屈指可数。而且,这个驩字的通假字用法很生僻,即便在这一行里,也是极少见到。”

  吴龙摇头:“不然吧?既然存在,这个你怎么确定只有你知道,造假者不了解这个“驩”字呢?”

  你妹,抬杠!

  李凡也就是不知道这三位中有两位不了解这个“驩”字的极生僻的历史,否则直接问他们一句你们知道么?他们直接就歇菜。专家不知道,结果造假者知道,你们专家的水平也不行啊!

  李凡抿了下嘴唇,得浪费口舌了,“好,单这个’驩’字,我细细地告诉现场观众朋友们,凭什么我单这一个字,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之前我说过了,这个“驩”通假“歡”,在汉、唐、宋之后基本难以见到,在文学作品中,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华国明朝时期上,这个’驩’字作为通假字,在所有文学作品中出现了10次,只出现了10次。分别是:

  左国玑《别南塘子》中‘迷留且作驩糟客,未是千秋冠古才。’一句;

  严嵩《见用修赠张生诗和以寄之》中‘哀歌漫引冯驩铗,感遇空弹贡禹冠。’一句;

  ……

  阮汉闻《示弟》中‘驩浆骄逆旅,裘毳快诸豪。’一句;

  陈铎《用韵寄张文昭》中‘清寂一官甘守拙,逢人弹铗笑冯驩。’一句;

  而到了清朝时期,在文学作品中,这个’驩’字不再出现!“

  台下的管彤彻底傻了,听懵逼了,阮汉闻是谁?左国玑又是谁?陈铎又是谁?我只知道李白、杜甫、苏轼等人啊,这些人又是谁?

  还有,你李凡怎么就那么确信“驩“字在明代文学史上只出现十次?可我却觉得你不是在吹牛逼,因为,你丫的,竟然把这十个含有“驩“字的一口气全部罗列出来了,锛都没打,这么牛逼的举动,我没有理由怀疑你啊!

  这李凡,这么厉害么?我的天啊,我一会儿要好好上网搜搜他!

  刚刚回国的管彤不了解“国情“,被震得一颤一颤的,双眸满满的全是崇拜。而其他观众们早经过了李凡多番洗礼,现在已经有“抗体”了,不至于大呼小叫惊为天人,毕竟,这都是李凡的常规操作,大家经历得太多了!

  但,钦佩不已自叹不如的观众们还是第一时间把掌声送上。

  李凡总结道:“纵观华国文学史,‘驩’作为通假字,一共出现了140次,明代之后,文学史上再不见‘驩’这个通假字。

  但是,虽然清朝文学作品中并没有出现’驩’这个字,可在各种手工艺品中,比如瓷器、雕刻等等,这个’驩’又略有’复燃’了,我所见到的清朝古董中出现’驩’字的,一共8件,都处在乾隆年间,其他时期并未出现。”

  王翔问道:“为什么乾隆年间在次出现这个字了呢?”

  李凡解释:“这个有好几种解释,都经不起推敲,研究这个字的学者也没有几个,毕竟,通假字,在器物上是极其容易被忽视的。

  我相信,台上屏风上几百个字,刚刚各位老师应该没有特别留意到个别的字吧?”

  几位老师不语,李凡继续道:“再说回这个字,因为8件古董并不是特别有名气,又比较分散,国内有四件,剩下的在国外,细心留意到这个细节的学者,我认为不会很多!

  这在行业里是个极其冷门的常识,冷到很多专家都可能不知道!如果造假者对此恰好了解,那他打算骗谁?

  骗小白?骗入门者?如果打算骗大众,繁体字足够了,你弄个通假字上来,估计还得逢人就解释,关键是,你解释了之后,人家相信你么?

  况且,这屏风即便是现代品,这木材这手工这宝石,你想买下来这现代品最少也得二百万开外。

  普通人消费不起,收藏家你骗不到,有钱人会找人掌眼,作假没必要。”

  吴龙道:“但是,在这个行当里,有些高级赝品就是要坑骗高手的!著名的“八幅画”事件李凡你知道吧?”

  又抬杠!

  非得用10%的可能发生的条件去质疑李凡90%的正确性,这,就是某专家在尽量维护自己在鉴定方面的权威性。

  李凡笑容没了,声音略冷:““八幅画”事件和今天有着本质的差别,不作讨论,我再归拢一遍。

  这件屏风如果是造假的,那么,需要以下条件同时触发:

  1,造假者是个大师级别的人物。

  2,大师恰好想到了用这个字造假。

  3,造假的目标客户是,高端收藏家或者学者。

  大家可想而知这三条同时触发的可能性。”

  李凡说到这儿,看了看三位专家,继续道:“

  而最关键的一点,既然耗尽了极佳的木材、上好的宝石和精巧的手工,大费周折地折腾一番,连“驩”字这个微乎其微的细节都考虑到了,这目的就是要将屏风定义为乾隆年间的古董。

  这个大家没疑问吧?

  可是,所有条件都是精妙至极,可为什么却把最显眼的地方忽略了,为什么这个屏风不做旧?而是如此的崭新?

  如果是打算制作成赝品,有脑袋的人都会人工做旧,这,是最大的漏洞,完全不合理!”

  专家们被辩无言,观众们猛地点头同意:

  “对哈,我怎么没想到这层呢?”

  “李凡说得有道理,如果费劲巴力地耗费心神地做个假,结果反而把表面工作丢了,这脑残不会去干啊!”

  “大家看啊,专家被李凡说没电了!”

  ……

  李凡道:“总结,从这个“驩”字层层分析,这件屏风造假的概率基本不存在!它,就是乾隆年间的!”

  之前,李凡只是略微客气地说“可能是乾隆年间”,现在改口了,言之凿凿,也不客气了。

  王华道:“也可能是现在的工艺品,就是仿古而成,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尼玛,好讨厌,又抬杠。

  要是这么抬杠的话,给你们一根杠杆,你们都能把地球翘起来。

  李凡脸色徒然冷淡,他刚要说话之际,管彤道:“我觉得咱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对,为什么找各种角度来证实这件屏风的是假的呢,为什么不用事实说话,摆出例子,证明这件屏风是真的?”

  王翔道:“管彤这句话说得好,咱们走偏了,咱们现在是试图从各个角度证明这是赝品,如果可以,我们可以想出180种造假的可能性,这是怀疑过度的表现,我们换个角度,从正方向分析一下。

  李凡,你还有什么证据说它是真的,除了“驩”字。”

  李凡道:“其实这个“驩”字,结合整个屏风的品相就足够了,那好,我就再多说几句吧!首先请问,三位老师认为这件屏风是现代产品的依据是什么?”

  舞台上气氛有些怪,虽然不是剑拔弩张,但是却暗流涌动,大家说话声音很平和,但略带冷意。

  陆馆长:“这件东西就像之前说过的,哪哪都好,就是新啊。”

  李凡问道:“如果除了新这一点呢?还有其他依据么?”

  三位专家再次不语。

  李凡道:“首先,故宫博物院藏着一把康熙年间的太师椅,崭新有如初,比这件屏风看上去还新。皮壳的形成是有条件的,氧化是有过程的,保存得当问题不大。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故宫博物院看看。”

  李凡又扫了一眼屏风,道:“这件屏风上雕刻着著名的西湖十景,有谁知道西湖十景是哪十景?”

  有观众举手回答后,李凡点头,指了指其中一面屏风,“大家知道十景中有“柳浪闻莺”,但这扇屏风上,为什么写着“柳岸闻莺”呢?”

  大家一愣,对哈,这个怎么没人观察到?

  李凡解释:“是不是有人认为这是赝品了?雕刻师傅“刀误”了?我告诉大家,乾隆元年就叫“柳岸闻莺”,这个“柳浪闻莺”是后人改的。这个在“彩西湖十景大折屏”上有明证,大家可以去看看。

  而且,风吹柳浪起,是基本听不太清莺声的。这,是我判定它是乾隆年前的证据2。

  大家再看,屏风中,这个“雷峰夕照”中有个细节,大家看塔身下面,用了大量的勾连技法,这个手艺已经失传了。

  ……”

  说了半晌,李凡看了看高达3米多得巨大屏风,道:“这如果按照赝品处理,得损失多少钱啊!”

  藏宝人喜上眉梢,连忙向李凡鞠躬:“谢谢李老师,谢谢李老师!”

  众人再次看向三位专家,三位专家面红耳赤。

  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单凭一个“驩”字就能解决的问题,李凡“不得已”又浪费了一翻口舌,这才尘埃落定。

  这时,突然间,但见陆馆长哈哈一笑,“诶呦,瞧瞧,咱们也打眼了,年轻一代人中能有李凡这样的人物,实在是太难得了!

  我今天太开心了,人才啊!人才难得!”

  王华也拍了拍手,“国学天才就是国学天才,我给你点赞!”

  吴龙更是双手抱拳:“佩服!佩服!”

  ……

  这脸变的,实在让人猝不及防。

  现场掌声响起,观众窃窃议论。

  “我擦,李凡面对三位专家,还分析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厉害!”

  “李凡肚子里有货,要不人家咋那么自信呢!”

  “这哥三儿,打脸了。”

  ……

  持宝人向李凡请教:“李老师,请问,这件屏风值多少钱?”

  “我不能给你估价,因为这东西不能估价。但我告诉你,就算这件事现代品,也是价值非常高的。”

  ……

  风波落下,节目继续,三位专家之后的鉴定便显得畏首畏尾谨小慎微起来了。

  李凡红队的第二题是判断一个宣德炉是不是宣德年间的,李凡再次一眼揭穿:

  “假的,不是宣德年间的,这一时期的宣德炉,德字基本会少一“横”!”

  话音落,自己身后没有一盏反对的灯亮起。

  李凡解释:“对宣德炉为什么“德”字没有一横的问题,历来都有很多说法。很多专家认为“德”字没有一横是为了避讳皇帝年号,但这个解释很牵强,因为宣德年的钱币上,宣德通宝是明朝政府铸造的官钱,“德”字有一横;

  但反倒是越南仿制我们私铸的钱币,“德”字就没有这一横。

  我研究相关文献记载,认为,宣德皇帝喜欢沈度的书法,而沈度的书法是以二王、智永书法为根底的,当时的“德”字基本没有一横。

  第三个题目,李凡依旧获得了50票!

  今晚这期节目结束的时候,管彤悄声问道:“李凡,为什么三位专家这么水啊?”

  李凡悄声道:“各路专家中,就属这行水货最多!很多大家出的书里,包括中华书局出版的,错误百出,让人贻笑大方。”

  “那你咋这么厉害呢?”

  “不是我厉害,都是同行的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