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崇昭说:“你不是说今天给我借顾府尹的策论吗?”
谢则安说:“刚被方宝定拉去舅舅府上,这才刚回来呢,还没来得及去姚先生府上。”
赵崇昭说:“那我们一起去,我还没来得及去拜访姚先生。”
谢则安顿了顿,点头说:“也好。”他不着痕迹地看了赵崇昭一眼,“我也挺久没见清泽兄了,心里挺想念的。”
赵崇昭的脸色一下子黑了。
赵崇昭追问:“你想念他做什么?”
谢则安垂眸看了看赵崇昭和自己交握的手,淡淡地说:“清泽兄许多见解挺有趣的,我们很聊得来,有几次一块出去我们都舍不得分别。可惜最近我和清泽兄没忙,没什么机会见面。”
赵崇昭下意识地收紧五指。
谢则安说:“殿下你抓疼我了。”
赵崇昭一呆,松开了手。
谢则安站起来说:“走吧,去姚先生那。”
谢则安并不如表面上平静。
国舅是个少话的人,绝对不会轻易把疑心说出口,把几年前国舅那句莫名其妙的“双星并耀”和今天的“崇昭对你有别的心思”联系在一起,谢则安明白了国舅在提醒自己什么。他和国舅都是明白人,两个人插科打诨把那个话题揭过了,不代表心里真当它没发生过。
刚才谢则安稍微试探了赵崇昭一句。
结果明显到远远出乎他的意料。
只是轻轻那么一试,赵崇昭的心思就全都摆出来了。再仔细回想一下,赵崇昭说“一开始看对方不顺眼”,那不正是他们初遇时的情况吗?赵崇昭还差点让人把他扔出驿站来着。
这么明显的事,他居然一直没发现。
谢则安不是多讲原则的人,但赵崇昭名义上是他的大舅哥,怎么看到不应该对他有这样的心思——这种情况根本不在他的预期之中。一旦往这个方面猜想,晏宁公主近来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对味。
谢则安和赵崇昭齐齐去了姚鼎言府上。
姚鼎言暂时还未复职,这几日都在了解京城近况。见了赵崇昭,姚鼎言说道:“殿下最近颇有长进,你们徐先生费了不少心啊。”
赵崇昭说:“徐先生一向尽心。”
姚鼎言又与赵崇昭说起科举改革的事,说完还看了谢则安一眼:“不了解还不知道,三郎这小子居然已经是秀才了,成绩还都是第一。今年的秋闱他恐怕都能直接去参加了吧?”
赵崇昭呆了呆,看向谢则安。
谢则安说:“低调低调,到处吹嘘的话万一人家说我是走后门的怎么办。我脸皮厚没事,老山长要是被人说闲话指不定就气得两腿一蹬,没气了!”
姚鼎言瞪他一眼:“三郎,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谢则安哭丧着脸:“我命苦……”
去年姚鼎言要离京守孝,谢则安十分欢快,结果姚鼎言给了他一封信要他帮忙送到百川书院。那可是传说中的“京城第一学府”,谢则安一直挺想去玩玩,但因为对这种“学术圣地”敬谢不敏,从来没去成过。这次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谢则安正儿八经地登门围观。
没想到一去就走不了了。
姚鼎言知道谢则安的性格,在京时从不给谢则安偷闲的机会,这次离京自然也不会放任谢则安懒散过日,他居然给百川书院的老山长写信说“这家伙不过童试别让他走”。
谢则安最烦的就是破题、解题、正儿八经地写文章,面对老山长那张没有情理可讲的老脸简直欲哭无泪。
姚鼎言说:“不逼逼你,你怎么可能把心思摆到正途上。”他从书架上取下几张文稿,搁在桌上点了点,“你瞧瞧你,把你们山长气成什么样子了。”
谢则安瞄见上面那熟悉的字迹,心虚地准备把文稿塞进自己袖子里,结果却被赵崇昭捷足先得。
谢则安:“……”
赵崇昭乐滋滋地看起了谢则安交给老山长的策论,文法十分正经,内容却很新鲜,看得人精神一振。但就在第二页快结束、正讲到关键地方的时候,谢则安大笔一挥,来了一句这样的话:“欲知后事如何,放我回家放我回家!”
赵崇昭:“………………”
他隐约理解老山长当时的心情了。
姚鼎言说:“反正你吃了什么苦头都是自作孽,怪不得别人。谁叫你非那样气你们山长?”
谢则安幽幽地说:“往事不要再提……”
谢则安自由惯了,哪里受得了管束?那样的生活实在太操蛋了,谢则安只差没组织无心向学的“战友们”一起开始逃学生涯,从后山逃出去煨煨野鸡烤烤鱼,打打牙祭补偿自己可怜的五脏府。当然,被发现之后后果十分凄惨,简直不堪回想。
老山长被谢则安列为“这辈子最不愿意再见到的人”。
这段“求学生涯”也被他列为“这辈子最不愿意再想起的日子”。
为了尽快离开那种痛不欲生的地方,谢则安只能咬咬牙专心备考,文章一篇接着一篇地练,把自己的想法一个一个写了出来——当然,交给老山长的全都是一篇篇“放我回家放我回家”,其他的都被他烧得干干净净。
开玩笑,他可不是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牛逼人士,没兴趣当那什么改革先锋。
好不容易熬到童试结束,谢则安逃似也地回了家。
老山长送到谢府的喜讯也被谢则安随手搁在一边,根本没放在心上。这种事理应敲锣打鼓地庆贺,但他又没什么野心,要这些名头来干嘛?白白受累。
谢则安说:“先生你别再想别的主意折腾我了,秋闱春闱什么的我可玩不来。”
姚鼎言说:“这可由不得你,今儿一早陛下还和我说三郎你可以做个表率。”他从袖里拿出赵崇昭前几天递上去的折子,“这里面哪一部分出自你的手笔,陛下、我、徐先生都看得清楚,要是放着你那么自在地过你的小日子实在太浪费了。你要是不想陛下亲自叫你去,那你最好就自己报名去。”
谢则安说:“没听说过硬逼着人去考的,我要是去了,你们敢给我个三元及第吗!”
姚鼎言说:“我和你徐先生都不是主考官,当然不敢给,你去问问陛下敢不敢给好了。”他睨了谢则安一眼,“给了你敢要吗?”
谢则安笑眯眯:“当然敢,就算给我个宰相当我都敢!”
姚鼎言说:“口气倒是够大,可惜连报名都不敢。清泽若不是有孝在身,早和你一较高下去了。”
谢则安说:“我可不敢和清泽兄比。”
赵崇昭在一边听得专心,等他们聊起姚清泽才插嘴:“清泽不在?”
姚鼎言说:“他出去参加诗会了。”
姚清泽去诗会一般不怎么露脸,只是借机结识一些有用的人,遇到出头的机会往往推脱说“祖母去世不到一年”,真要推脱不了也会作一首悼念诗。这年头的人就吃这一套,觉得他是个纯孝之人,大多乐于与他往来。
赵崇昭和谢则安正在陪姚鼎言吃茶,忽听外面有动静传来。没一会儿,门打开了,姚清泽走了进来,面色不太好看。
一见姚鼎言书房还有别人,姚清泽吃了一惊。他脸上的灰败褪去了,上前两步问:“殿下,三郎,你们来了?”
赵崇昭说:“清泽你回来了?我们正要走呢。”他看了看天色,起身和姚鼎言告辞,“我和三郎该回去了。”
姚鼎言颔首:“清泽你送殿下他们出门吧。”
赵崇昭说:“不用了,往后还会经常来,不必送来送去。”说完就拉着谢则安离开。
谢则安知道赵崇昭会这么说是自己那几句试探让赵崇昭对姚清泽十分警惕。
他在心中苦笑不已。
原本他还在为秦如柳担心,怎么事情一下子落到自己头上来了?
赵崇昭信誓旦旦说的话,谢则安一句都不信。但谢则安确信赵崇昭很有可能因为一时被那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做出许多不理智的事。这家伙一旦发起狂来,连他也无法控制。
谢则安找了个理由和赵崇昭分别,回到家中看了看主屋那边,又去了自己刚入谢府时住的院落。即使已经搬离很久,谢则安偶尔还是喜欢到这边呆着,他坐在书房中央安静地思考。
过了许久,藏身暗处的谢大郎终于忍不住现身了。
谢则安抬头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他在想,想赵崇昭和晏宁公主。若是他没发现赵崇昭那种心思,自然不会察觉晏宁公主的异常。
谢则安顿了顿,也没避着谢大郎,直接把戴石叫了进来:“晏宁那天从东宫回来,有没有去别的地方?”
戴石微讶,小心地说:“殿下去了礼部尚书府上。”
戴石是聪明人,一想就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朝野上下想给赵崇昭找个老婆的心思正是让礼部尚书那一封奏折给勾起来的!
谢则安点点头。
戴石又补充了一句:“昨天晚上殿下入宫了。”
谢则安说:“我知道了。”他吩咐道,“以后再有这样的事,立刻告诉我。”
谢则安刚见完姚鼎言,从姚鼎言那番话很容易推断出晏宁公主见赵英说的是什么。赵英本就有让他出仕的念头,晏宁公主一开口相求,赵英自然欣然应允,所以今天姚鼎言才会对他放出那样的口风。
谢则安让戴石退下,又静默下来。
原想着夫妻一场,不需考虑太多,没想到晏宁公主虽是嫁给了他,却还是当初那个思虑远多于常人的公主。
明知道赵崇昭对他有那种心思,却不与他商量,只想着一面给赵崇昭娶妻一面让他考个出身远离京城。若不是国舅点破了,恐怕他还一直误以为赵崇昭喜欢秦如柳,傻傻地替赵崇昭“争取”。
等他帮赵崇昭披荆斩棘,扫除所有障碍,没人能再限制赵崇昭……
那会是什么光景?
那时候谁能控制局面?
好一个兄妹情深,连丈夫都可以留给哥哥。
可他虽然怜惜她体弱多病,却不想把整个谢家赔给皇家,更不想自己当那个祸国乱邦的人。
谢则安伸手掐碎了桌上的茶杯。
碎片刺入血肉。
鲜血直涌。
谢大郎吓了一跳。
他皱着眉头帮谢则安包扎。
谢则安说:“不就是科举嘛,让我考我就考。到时我们找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当个小官,赚点小钱,别管京城这些糟心事了。”他抬头望着谢大郎,“大郎你要一起去不?”
谢大郎皱紧眉头看着他。
谢则安说:“别担心,我没事。”他看着手上那被血染红的白布,“只是对京城这地儿挺失望的,到地方去也好。”
谢大郎写:“我去,你到哪儿我就去哪儿。”
谢则安说:“成,到时我们一起到地方玩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