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playonhw、liutongcai、张膑、谭迅等兄弟的票。 )
房琯的车驾停在了散花楼北的巷子口,下车之后,他命随从和车驾离开这里,自己只带着两名随从走入了巷子里。
散花楼左近住的都是皇子皇孙,北边这一带的皇子便住了三四个,房琯这么做是不想让人看见自己去往寿王的住处拜见。朝中大臣和皇子们交往都是很谨慎的,一般而言不愿走得太近,以免生出事端来。
来到李瑁住着的那座普通的宅院前,房琯整了整衣冠,亲自上前叩门。不久后院门打开,一名老仆眨着眼上下打量着房琯问道:“你们找谁?”
“烦请通禀寿王殿下,便说房琯求见。”房琯微笑拱手道。
“哦哦,寿王殿下在书房看书呢,我这便去通禀。”老仆重新关了门,立刻去后宅书房通禀李瑁。李瑁正捧着一本史记拼命研读,最近他很喜欢读史书,更喜欢那些史书中记载的皇位争夺的事情,很想从中悟出些什么。闻听老仆通禀房琯求见,李瑁皱眉愣了愣,然后立刻挥手道:“快请,快请。”
房琯在老仆的引领下进了院子,穿过前舍径直入了后宅院落,一眼便看见寿王李瑁衣冠整洁的站在廊下拱手微笑。房琯忙紧走几步上前施礼道:“臣房琯见过寿王殿下。”
李瑁快步上前回礼道:“相国有礼了,什么风儿将相国吹到我这陋宅之中了?”
房琯呵呵笑道:“是老臣的失职,王爷们安顿下来这么多天,老臣都没来探望,实在是失礼失职。这不,今日老臣便特意来探望寿王殿下来了。”
李瑁呵呵笑道:“原来如此,房相国日理万机,为朝中之事忙碌不休,岂能将时间浪费在我们这些人身上。”
房琯一笑道:“拜见寿王殿下也是国之要事,岂能是浪费时间。”
李瑁一愣,呵呵笑道:“罢了,请进。来人,上茶。”
李瑁引着房琯进东首书房落座,仆役送上茶来摆上。房琯微笑着环视书房中的摆设,微笑点头道:“寿王殿下很是用功啊,这满墙的书籍都是从长安带来的?”
李瑁微笑点头道:“是啊,随父皇出长安的时候什么都没带,就带了几车书。路上千难万险,也没有舍得丢下。全部家当就剩下这些书了。”
房琯叹道:“寿王殿下不负聪敏好学之名,如此爱书,怕是天下的那些读书人都自愧不如吧。对了,寿王在看什么书?”
房琯伸手翻动着摆在案上打开的那一本随口问道。李瑁微笑道:“是史记,读过几遍,这段时间闲得无聊,拿出来又重新读了。”房琯呵呵笑道:“好,好。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太宗皇帝便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寿王殿下看来是已经大悟了。”
李瑁摆手笑道:“那里敢说大悟,只是随便看看罢了。”
房琯摇头道:“随便看看倒不如不看了,依老朽看来,殿下是要认真的去看,认真的去悟,将来才能大有用处。”
李瑁呵呵笑道:“用处么?怕是没什么用处。我文不能治国,武不能杀敌,只能看看书消遣消遣罢了。那能有什么用处?”
“殿下何出如此自弃之语?殿下可知朝臣和天下百姓们对你抱着多大的期望么?你都这般颓唐,岂非教他们失望?”房琯缓缓道。
李瑁一愣,呵呵笑道:“相国,这话我可不敢当。朝臣和百姓怎会对我有所期望?”
房琯咂嘴道:“罢了,咱们也不必打哑谜了。殿下难道没想过朝中的大事么?”
李瑁笑道:“朝中大事哪里轮得到我去想?军事有王源,政务有房相国和韦左相,都是人中龙凤,我李瑁可不会去凑热闹。”
房琯摇头道:“说的不是军政之事,而是……国本大事。”
李瑁脸色一变,微笑道:“房相国,今日你来见我,便是要说这些事么?那可对不住了,本王不想谈及这些事情,所以请你不要在说下去了。”
房琯静静道:“寿王殿下,老臣知道国本之事乃是敏感话题,私下里不宜谈论。但作为大唐的重臣,理应为此事而思虑。不瞒你说,老臣最近都在考虑此事。国本未立,国家难安,百姓不宁,这是关乎社稷的千秋大事,可不是随口说说而已。”
李瑁沉默不语,他不能接口。他不知房琯的来意如何,不知房琯忽然谈及这些敏感的话题是什么用意。这时候他可不想被人抓住把柄毁了刚刚同父皇之间建立的关系,所以他选择闭口不言。
“寿王殿下。老朽便开门见山了吧。太子之位悬而未决,此事很快便要提上议事议程议定,陛下也明白这一点。太子不立,人心难安,这是我大唐的头等大事,比之平叛都还要优先。关于此事,老臣私底下和诸位大臣们也有过商议,诸位皇子之中,我们都觉得有一位适合为太子。”房琯边说边观察李瑁的脸色,希望从李瑁的脸上看出急切和恳求来。
然而李瑁面容平静,眯着眼看着窗外的夕阳,似乎并不为所动。
“殿下难道想知道臣子们属意谁为太子么?”房琯的关子卖不下去,只得自己出声问道。
“这等事,我怎好相问?朝臣们所议,父皇所想。这些都不是我该去探问的事情。我只读我的书,赏我的花,喝我的酒便是了。”李瑁回答的滴水不漏。
房琯甚是泄气,但他也知道,自己今日的到访太过突兀,话题也太过突兀,难怪李瑁会小心翼翼。但李瑁越是如此,则让人感觉偶遇欲盖弥彰之嫌,恰好说明他对此事是关注的。房琯决定不再兜圈子,直接说明来意。
“众人私底下议论的结果是,诸位皇子之中,寿王是太子之位的最佳人选。”房琯沉声道。
李瑁的心脏砰砰的乱跳起来,呼吸也有些急促。他虽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但他却无法控制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脸上也泛起了潮红之色。
“为何……为何是我?我……我可不信。”李瑁哑声道。
“为何不能是你?诸位皇子之中,唯有你寿王殿下才德具备,你不为太子谁为太子?”房琯沉声道。
“这……十二皇兄,十三皇兄,十六皇兄他们都比我有资格。长幼有序……”李瑁低声道。
“长幼么?这岂是选择储君的标准?睿宗皇帝当年立东宫时,姚崇宋璟进言说过立储君的规矩。治世立长,乱世立贤。这已经成为我大唐立储君的一个规则。如今正当乱世,正是立贤之时,岂能以长幼之序加相规?”房琯微笑道。
“父皇……父皇也许不这么想。”李瑁低声道。
“陛下么?陛下自己便是因此得享大宝的,他即位时上面可是有长兄的,陛下岂会拘泥于长幼之序?”房琯一针见血,揭开了没人敢提的玄宗的往事。
李瑁沉默不语,抬头静静的看着房琯。他想确定这个房琯到底想要干什么。听他语气倒像是要和自己交好,推自己登太子之位的。而自己也正忧心于得不到朝臣的支持。若能得房琯相助,那么事情便好办多了。虽然房琯不是李林甫,他没有李林甫那般德高望重。然而他毕竟是当朝相国,得到他的支持是件梦寐以求之事。
房琯也看着李瑁,微微点头低声道:“寿王殿下,你不必疑虑。今日老臣来此,正是要告诉你。老臣愿意为寿王殿下登上太子之位助一臂之力。老臣早就想这么干了。”
李瑁咽着吐沫,嗓子里干的冒火。张张嘴想说话却又没发出声音来,于是连忙捧起茶来喝,却又因为喝的太急而呛了气嗓,弯着腰像个虾米一般的剧烈咳嗽起来。